泉州开发区奋楫扬帆谱新篇
时间:2020-07-13 11:29 浏览量:

  去年,泉州开发区以“争一流”的决心,奋勇争先,在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中,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五位,排名稳步提升。 

  亮眼成绩,是开发区人拼搏奋斗的奖状,也给了他们勇闯新路、再建新功的信心和底气。 

  如何闯过“犹如河入峡谷、风过隘口”的关键处,迎接发展的新天地?今年,开发区奋楫扬帆,布局谋势,培育发展新业态,满足群众新需求,发挥机制新优势,提升党建新水平,全力打造产业有实力、城市有魅力、机制有活力、党建有引力的“四新四有”开发区,在产城人融合发展进程中,汇聚新动能、增创新优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本报记者陈凌鹭林劲峰通讯员陈丽文叶建宝文/图 

   

  强链建链 

  推动产业迈向新高度 

  产业实力是泉州开发区最重要的家底。为增强产业实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泉州开发区紧跟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拼经济、提质量、讲效益”,一手抓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强链,一手抓新兴产业聚集建链。 

  传统产业升级强链 

  纺织服装产业是泉州开发区最大的支柱产业,总产值占比高达85%。如何发挥纺织服装产业基础优势,使其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主动权?泉州开发区提出智能化、精准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路径,以更大的魄力、力度推动创新发展。 

  在九牧王集团泉州清濛制造中心,生产车间已实现智能化、柔性化。九牧王借助自动化设备与其传统工艺相结合,确保每一件产品都是精品,快速满足市场要货需求。车间的智能化持续升级的同时,九牧王正加快智能物流园区项目建设,搭建“销售门店→生产车间的C2B个性定制”渠道,打通智慧物联网,缩短产品交付周期,巧用大数据与智能制造,加速融入服装产业发展新时代。 

  九牧王的发展实践,是开发区借力智能化,引导企业依靠互联网等技术,对设计、采购、生产、仓储、配送、销售等全流程整合优化,促进产效提升的生动体现。 

  开发区的纺织服装企业多,产值大,但特色在哪儿?细分之下,童装童鞋产业优势凸显。以强强联合、资源共享、合作多赢的专业化生产运营模式,做优做精童装童鞋产业,成为推进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的精准着力点。今年,开发区发挥九牧王、利讯集团、杰米熊、红孩儿等知名童装童鞋企业聚集优势,新引进了ChampionKIDs、巴布豆、大嘴猴、HelloKitty(凯蒂猫)、Snoopy(史努比)等国内外知名童装品牌,童装童鞋产业联盟不断壮大。 

  在原有的特色基础上,开发区把眼光看向更高处,引入更多国际化、品牌化元素,推动纺织服装产业乘风蝶变,迈向品质化、高端化。 

  今年5月,潮牌谷正式落户泉州开发区,携手去年引进的斐乐全球采购中心,开发区将形成国际潮牌、动漫IP产业资源集聚,具有设计、定制、展销、走秀及商贸功能的国际时尚洼地。 

  品牌IP赋能价值,不仅能为企业插上一双腾飞翅膀,也能提升企业关注度,形成新的产业链。在洽谈引进美国斯凯奇、闪电风暴、日本伊藤忠等多个知名品牌IP的基础上,开发区重视培育国际潮流品牌IP生产及转化基地和网红打卡地、品牌IP总部运营中心。 

  纺织服装产业从内而外全方位升级之外,其他传统产业的升级也是蹄疾步稳。机械装备、电子信息产业,正积极引进研究院,通过科技赋能,拿出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食品产业,依托安记、丽高、友臣、腾趣等食品企业,策划泉州(清濛)食品数字经济产业基地,探索C2M精准定制化生产。 

  新兴产业聚集建链 

  放眼新兴产业发展,“集聚突破”成为关键。 

  在“新基建”热潮下,泉州开发区乘势而谋,紧抓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兴产业聚势赋能、扩量建链。 

  数字经济无疑是泉州开发区抢滩布局新经济的一张“王牌”。 

  去年12月,科复时代、京东云合作建设的新型显示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成功签约落地,将集中引进新型显示领域顶层产业资源,与区内的相关企业共建互补,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链。 

  作为泉州市新基建新经济比拼项目之一,新型显示数字经济产业园的产业集聚效应渐显,今年以来,泉州开发区引进了7个数字产业项目。 

  “虽然我们的办公场所还在装修,但是京东和科复时代的团队早已开始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科复时代项目负责人黄炜说。目前,在京东商城的运营公司——泉州微影公司,落地泉州开始运营,先后与康佳KKTV、夏普、爱奇艺、飞利浦、LG、nakamichi(那卡咪基)等企业签约,获得网络销售授权;金融服务保障方面,产业园已与中关村发展集团签订战略协议,为锐驰等园区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支持。 

  随着泉州新型显示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基地、利讯集团企业总部及智能智造生产基地的落地,海丝智能机器人小镇发展氛围一片火热。下一步,开发区还将培育天地星、艺达电驱动、三星电气等一批智能后备企业;策划招商无人驾驶产业基地、城市水务大脑等一批优质智能项目;协调引入总规模5亿元的海丝环保基金,积极推动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市级创新创业创造产业基金、武岳峰资本等一批基金公司落户开发区,为申报全国人工智能示范区奠定基础。 

  而在新业态领域,产业带直播基地逐渐成形成势。 

  6月11日,“云上集市·泉州市产业直播购物节”在开发区启动,依托京东、淘宝、天猫、快手等各大平台,100多间直播间同台竞赛为泉州100多家企业直播“带货”,成交金额达5.5亿元。 

  同月,濛创伟业共享直播基地启用,全省最大的魔筷直播基地落户开发区,整个园区的直播间直播不断,每天都有大批客商或是网红直播团队前来寻找商机。 

   

  融合发展打造宜业宜居产业新城 

  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泉州开发区以“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产城人融合,建设宜业宜居的产业新城。 

  今年开发区正式启动控规调整,在牢牢守住工业底色的基础上,围绕城市配套需要,统筹项目规划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城市综合体,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发展需要空间,以被列入全省标准化工业园区建设试点为契机,开发区突出“亩产论英雄”,建立项目引进和退出机制,加快推动投资强度小、亩产低、建设密度强度不够的企业出清。今年以来,共清退企业9家,清理出闲置低效及违规占用的办公用房2.7万平方米,盘活存量土地242亩、闲置厂房19.9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拥有“绿色开发区”金字招牌的开发区,继续开展“城市建设提速年”,加快建设文化中心、创业大厦、人才公寓,推进崇尚街、崇宏街及安泰路“白改黑”综合提升改造,德泰路夜景提升,美泰公园改造等城建项目,提升园区“颜值”,完善城市配套。 

  城市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优化也有新气象。国企性质的基层治理服务中心正在招兵买马组建团队,正式启用后,将建立“1+N”(片区工作站+片警+消防+法官)工作机制,有效解决困扰多年的基层服务治理“无人办事”的问题。 

  在更广的范围内,为进一步打造安全舒适优美的园区环境,开发区下足了功夫。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快形成具有开发区特色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基础设施管理、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强化气、水、土治理,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洽谈建设“平台通、数据通、应用通”智慧城市体系,推动生活便利化、管理现代化、服务高效化…… 

   

  聚民心激活力 

  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发区校区)去年开始招生,今年秋季,泉州开发区第二实验幼儿园也要开园了。”看着开发区的优质教育越来越多,职工群众纷纷点赞。 

  聚焦聚力民生改善,坚定不移强弱项、补短板、惠民生,让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一直是开发区努力的重点。 

  为了让员工子女“有学上、上好学”,今年开发区全力做好“教育提优”,探索实施“育名师、建名校、扬名声”的三名工程,推动市二实小(开发区校区)新增小学学位400个,实验学校新增初中学位150个,新增学前教育公办学位300个,争取公办园及普惠民办园生数占比达85%。 

  为了让百姓少花钱看好病,开发区加快融入全市医联体建设,推进泉州市中医院和区内医疗机构在重大疾病双向转诊、人才培养、技术合作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打造综合性医疗服务中心,实现“小病不出区,大病就近治”。 

  为了让企业、群众办事更便利,开发区深化受审分离“一号一窗一网”改革,推行“一件事”通办套餐服务,完善“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服务机制,全面提高事项即办率。健全行政审批服务自由裁量权标准规范,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审批。 

  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开发区综合运用“1+X”监督模式,深入一线开展企业复工复产、安全生产、政策落实等专项督导,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等各类困难问题23个。畅通信访举报渠道,督促区内行业主管部门规范行业整治,今年以来,受理业务内信访举报件同比大幅下降。 

  “强党建、促发展”,开发区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各项事业的总牵引,发挥“红色引擎”作用,不断擦亮老品牌,培树新典型。创新推进非公党建精细化管理,实施非公党建“争先进位”计划,结合达标创星,划分非公党组织类别,突出对标定位,进行差异化管理,推行“一类一策”。持续推进企业“党建入章”扩面提质,出资人任党组织书记的企业100%“党建入章”,新注册企业90%以上“党建入章”。探索推行“党群直通车”,建立1+X服务对子,凸显党员作用、党组织作用。试点“党员楼长制”,建设党员楼长队伍,实现党的工作在居民楼栋中全覆盖,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经验入选中央党校典型案例。试行以“年薪+个税”“学历+服务年限”和“技能等级+岗位”等人才认定标准,鼓励用项目引才、用平台聚才。探索建立政商交往行为正负面清单,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一系列聚民心、激活力的实践,为建设“四新四有”开发区凝聚了强大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