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概述
泉州开发区地处泉州中心市区南大门,1996年开发建设,2003年由清濛科技工业区更名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6月升格为国家级,现为“一区四园”,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包括:独立管理的清濛园区9.5平方公里、与晋江市合作的综合保税区3平方公里;以上两个园区共12.5平方公里经国务院批准纳入国家级开发区范围。还有与晋江市合作的泉州特种汽车基地4平方公里;以及与南安市合作的官桥园区15平方公里。泉州开发区先后荣获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连续两年被国家工信部评为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省首个全国第5个被联合国工发组织授予“绿色开发区”,列入全省16个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园区之一。
经过25年的开发建设,清濛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6个方面特色优势:
产出效益方面。在近期反馈的2020年国家级开发区综评中,单位“亩产”位居全国第7位(全国218个国家级开发区,我区单位GDP产...
泉州位于东经117°25′—119°05′,北纬24°30′—25°56′,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离台湾最近处仅距97海里,距金门最近处仅5.61海里,东西宽153公里,南北长157公里,陆域面积11014.78平方公里(包括金门岛),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9.08%。大地构造位于华南褶皱系的东南部,闽东火山断拗带的中南段。构造带均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境内五分之四以上的面积分布为中生代火山岩系和侵入岩,两者出露面积约各占一半,从西北往东南侵入岩分布面积增多成为主体。闽中大山带中段戴云山脉主干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横卧西北部德化境内,规模庞大,主峰海拔1856米,为福建省第二高峰。其支脉和余脉向东南、南部绵延,地势西北高,往东南呈阶梯状下降,构成由中低山向丘陵、台地至平原递变的多层状地形地貌景观。河川密布,晋江为福建省第三大河,贯穿中部,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东南濒临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海岸线蜿蜒曲折,多港湾、滩涂及...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泉州中心市区南大门,西靠紫帽山东南麓,地处324国道和沈海高速、泉三高速交接处,可以快速通达福州、厦门和三明。距离仅7公里的泉州机场开通二十几条内地航线和香港、马尼拉国际航线,交通十分便利。全区规划范围包括清濛园区9.5平方公里、国家级泉州出口加工区3平方公里、泉州特种汽车基地4.5平方公里、官桥园区15平方公里。
清濛园区位于泉州市南大门,是泉州市中心城区的拓展和延伸,也是泉州市八大经济组团之一的江南池店组团的核心区域和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地处闽南金三角经济带中心位置,东西有324国道及其复线,南北由城市外环路、二环路所拥抱。交通优势凸显,距泉州市中心仅3公里,距泉州晋江机场7公里,距泉州后渚港7公里,距泉州火车站7公里,距厦门国际机场、厦门港90公里,是通往厦门、福州、晋江、南安、石狮等地的交通要道。
泉州特种汽车基地位于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濛园区南侧,紧邻泉三高速公路和福...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多元投资、滚动发展”,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累计投入30多亿元高建设基础设施,完成道路、通信、供水、供电、排污、排水、宽带网、有限电视等8个网络建设。现已形成了集300多家商城、酒店和汽车商贸走廊为主体的商贸街;建成了奥林匹克花园、锦绣江南等6个品位高、配套齐的商住小区及九年一贯制的实验学校、国际运动城等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设施;创办并规范了一批民办幼儿园、医疗机构,形成了以综合医院为龙头、门诊部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医疗服务网络;完善了仙公山公园、美泰公园等七个公共休闲场所。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全面提升环境建设和管理水平,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有序化、人性化”工程,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营造生态、人文、环境俱佳的创业空间。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泉州开发区)官桥园区系南安市政府与泉州开发区管委会合作开发的产业园区,位于南安市官桥镇区东北部,总用地面积22162亩。东距泉州出口加工区1.5公里、泉州市区12公里,北距南安市区15公里,南距国道324线500米;福厦高速公路出入口、泉厦高速铁路站场、泉州港石井港区均在10公里半径范围内,距离厦门机场77公里、晋江机场2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便捷。官桥园区将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用地总面积6428亩。目前,一期用地已引进企业34家,在建企业20家,投产企业11家。
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开发区新一轮发展的载体,官桥园区将借鉴国内外园区建设的成功发展模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进行高起点的园区规划、科学的开发建设,力争把官桥园区建设成为“上市公司的创业园、品牌企业的承载体、现代服务业的新高地”。根据规划,园区将以建设新型产业重镇为目标,致力发展纺织服装、体育用品、机械一体化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引进智能交通、汽车整车生产等现代产业项目,规划设立纺织鞋服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机电与机械一体化产业园,配套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商务服务园区和生活居住园区等。
2010年以来,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及南安市委、市政府的通力合作和支持下,官桥园区开发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在前期基本完成控详规设计、征迁安及土地报批等大量基本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进入了实质性开发建设阶段。与中冶天工上海十三冶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框架协议,确定起步区基础设施项目招商运作方案,并通过公开挂牌方式确定中冶天工上海十三冶和熙晟(泉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投资建设合作商,摘牌后,起步区土石方平整工程扎实推进;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申请土地整治资金2.5亿元贷款已审批通过;确定了与泉州出口加工区对外连接道路设计方案,启动了园区商务中心、南北大道、与出口加工区联络道路、进区大道建设等项目的立项、设计招标、地质勘察、施工图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初步制定入区项目评鉴、工业招商项目准入及供地相关优惠政策暂行规定,开展招商项目储备和引进工作,储备国内外优秀项目60余个,首批特步、三星等优质项目已正式入驻。
官桥园区作为跨区域联合开发,作为泉州市本级开发区“飞地”发展的新探索,得到全市上下高度关注。泉州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将抢抓海西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泉州市产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泉州出口加工区位于晋江市紫帽镇,南至324国道,北至五道水库,东至城市外环路,占地3平方公里,是同期批准的面积最大的六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之一。
泉州出口加工区将实行区港联动的形式,既出口加工区和泉州的港口运输联动配套。总体的方向是重点引入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企业。主要有五类,包括汽车生产出口制造、电子制造、机电一体化、机械装备制造及纺织鞋服轻工等本地主要优势产业。
清濛园区的前身为泉州清濛科技工业区,成立于1996年6月30日,是福建省政府批准、泉州市政府投资开发的省级开发区,功能定位为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的经济管理体制示范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工业区位于闽南金三角黄金地带的泉州市区南大门,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计划以科技为先导,以工业为载体,以商贸为辅助,建成工业产值超百亿元的智能化、外向型、生态型的现代工业新城。
2003年,清濛科技工业区更名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后,开发区围绕“做大、调优、增强”的总体要求,扭住发展主线,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创业平台,聚拢生产要素,实施项目带动,做大产业集群,壮大经济总量,在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技术先进化、产业经营规模化、产业产品品牌化、产业协作专业化方面,进一步发挥全市开发区龙头示范和在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核心作用,在实施“大泉州”发展战略进程中有新的更大的作为。
泉州市汽车制造基地泉州特种汽车基地成立于2005年,是市委、市政府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构筑新型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该基地坐落在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泉州高速公路连接线东侧,定位为汽车整车制造、零部件加工以及汽车相关配套产业,计划用3至5年时间,构建闽南地区汽车产业核心区,打造产值超100亿元的新兴经济板块。泉州特种汽车基地首期引进一汽新华旭、西虎汽车、锐驰汽车电子等项目。其中,一汽新华旭项目规划用地面积400亩,总投资3.5亿元,年产值13亿元,主要生产半挂车系列、厢式车系列、客车等产品,该项目已在2006年底正式投产。西虎汽车项目用地面积400亩,总投资20亿元,通过承接八闽生产公告拥有了整车生产资质。锐驰汽车电子项目用地123亩,投资2亿元,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亿元,主要生产车载电脑、车载娱乐系统及配件等汽车电子产品,现与友达光电配套,该项目已在2009年8月开始投产。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于2001年9月,由泉州开发区管委会联合市科技局,集各方资源和力量设立泉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建立了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体系、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体系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体系,具有研发、中试、服务三大功能,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留学生创业园、高校创业园、台湾学者创业园、软件园,初步形成“一个创业服务平台、二个中试基地(高科技陶瓷、先进制造技术)、三大孵化功能、八大创业载体”的科技促进体系。基地成立以来,积极为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提供各种有效的支撑和服务,积极培育以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市新一轮创业和“科教兴市”战略目标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在孵企业53家,累计孵化企业总数178家,毕业企业总数125家。
主办单位: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濛园区招商服务大楼
网站标识码:3505000026 闽公网安备 35059102000010号 闽ICP备05001069号技术支持:福建拓尔通软件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0595-22350388 招商热线:0595-22351128 传真:0595-2235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