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部门预算说明
时间:2016-02-18 00:00 浏览量:

 根据《泉州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工作的通知》(泉财预〔2016〕425号),以及《泉州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16年度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通知》(泉财指标〔2016〕1号)的批复,现将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泉州开发区)2016年部门预算说明如下:

         一、 泉州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职责

        管委会受市政府的委托,行使市政府的部分经济管理权限。管委会在履行所述的经济管理权限中涉及核发证照的,由市主管部门依照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委托管委会办理,涉及专业技术问题的,管委会可根据实际情况,会同市相关职能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联合审查。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研究分析泉州开发区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制定开发区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综合管理开发区的科技工作。

      (二)在泉州开发区内设立的企业,按权限由管委会自行审批或转报。经管委会批准设立的企业,由泉州开发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企业的核准(核转)登记、注册手续,发放营业执照。并对区域内各类企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行监督管理。

      (三)凡符合国家、省和市产业政策鼓励的,投资总额3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和允许类外资项目由管委会审批,并报省、市相关部门备案。

      (四)依照省政府批准的泉州开发区的总体规划,在制定控制性详规的基础上,管委会按权限审批区内各类立项后的建设项目,颁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证书,并报市政府建设规划部门备案。

      (五)管委会按批准的总体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按权限对区内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进行审查和批准,并报市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六)管委会按批准的总体规划需对区内土地办理用地审批的,直接报请市政府审批或转报。

      (七)管委会作为市级财政的一级核算单位,不作为一级财政。为体现泉州开发区作为市级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为市财政作出贡献的要求,管委会的财政收入除按规定上缴中央、省外,实行“核定收支,收入上缴,支出下拨,超收分成”的管理办法。同时,为便于与省财政厅办理开发区税收下拨手续,考核开发区收入完成情况,在市本级收入全年统计表下列出泉州开发区收入数。

         二、泉州开发区基本情况

        泉州开发区总编制数335人,实有人数259人,其中行政编制46人,事业编制289人。包括8个部门及12个下属单位,其中:列入2016年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的单位详细情况见下表:

单位名称

经费性质

人员编制数

在职人数

党工委、管委会

财政核拨

46

45

安全生产执法大队

财政核拨

6

6

非税收入管理中心

财政核拨

6

5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公室

财政核拨

5

4

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处

财政核拨

6

6

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财政核拨

6

6

党工委、管委会总值班室

财政核拨

6

5

反腐倡廉舆情信息中心

财政核拨

3

3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

财政核拨

5

5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财政核拨

5

4

环境监察大队

财政核拨

5

5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财政核拨

210

153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财政核拨

26

12

总计

财政核拨

335

259

          三、泉州开发区主要工作任务

        2016年,泉州开发区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省委九届十四次、十五次全会,市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的决策部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和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目标为指导,主动融入“五个泉州”建设大局,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园区创新发展”工作主线,突出“转型升级、存量提质、金融改革、社会民生、新区开发、党建提升”等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把握发展机遇,提振创业激情,从供给侧发力,推进泉州开发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一)扩大有效投资,实施项目带动,确保大盘稳中有进

       1.打好项目招商组合拳。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活动年”,深化“三比一看”,强力突破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强化项目建设的支撑带动,坚持长中短期项目统筹、大中小项目配套、央民企项目齐抓,对接一批大型央企、知名民企和重大外资项目,抓好项目策划生成,注重投资效益,谋划实施一批跨界投资项目。抓好招商服务中心建设,以2.5产业园、圣弗兰产业综合体为载体,强化政府平台作用,推进产业链招商、专项招商、专题招商,争取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亩产效益高的好企业、好项目,力争2.5产业园一期建成后项目入驻80%以上。

       2.落实项目建设支撑点。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重点领域,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进一步发挥项目投资在“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方面关键作用。增强财政资金撬动功能,探索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围绕圣弗兰产业综合体、电子信息产业综合提升工程、生物医药产业综合提升工程等20个市级重点项目和62个区级重点项目,落实项目建设全过程提速机制,实行项目建设包干、月调度通报和项目奖惩,建立台账、领导挂钩、分级管理、挂图作战,做到不断档、可接续,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增强发展后劲,支撑经济滚动发展。确保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市区两级6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15亿元。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活动年”活动,突破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二)开展产业整理,突出创新驱动,全面推进转型升级

        1.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全面落实《关于深化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转型升级示范区行动方案》和三个专项行动计划,推动纺织鞋服、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医药食品等4大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要以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为依托,突出研发设计与营销创新,推进高科技纺织品和高端面料研发,发挥特步、九牧王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抱团发展,提高纺织鞋服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向服务型制造业发展。要对接泉州制造“2025”,开展新一轮技改专项行动,深入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着力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培育和扶持黑金刚等生产研发企业开发“数控一代”机械产品,支持西虎汽车、莲花汽车做大做强,带动机械制造产业高端化发展。要抓紧编制好电子信息和医药2个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发挥锐驰公司的核心作用,对产业链进行垂直整理,形成涵盖外观结构系统、软件平台嵌入系统等软硬体兼具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努力建设“互联网+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要充分发挥现有医药产业GMP生产线资源优势,积极引导行业、区域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主攻“首仿药”、“抢仿药”,促进医药食品产业做大做强。

        2.推动现代服务业规模化。加快建设2.5产业园、圣弗兰产业综合体等新业态平台,落实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分离专业化发展。要深化“第三产业发展年”活动,集聚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创新金融、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产业,提升工业设计中心设计创新能力,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努力建设全市领先的工业设计中心。要积极组织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虚拟产业园开发区分园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电子商务知名平台、知名企业、知名品牌,支持区内企业抱团对接淘宝、京东等平台,构建开发区名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推进互联网经济发展。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东南医药物流、汇海永丰物流、顺丰、圆通、中通等物流企业,引导其与纺织鞋服等制造业企业紧密配套,构建统一的仓储配送中心和物流信息平台。要探索发展中介服务业,提升中介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区内企业发展。要完善各项生活性服务配套,加快“奥克莱斯”工业直销品一条街、诺林广场美食天地、名车走廊等项目建设,推动工业旅游提升,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

        3.推动众创空间特色化。完善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众创”推进机制。建设创业示范基地和新型众创空间,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整合集聚各类资源,支持个人创业、草根创新,吸引80后、90后创客加入,建成1个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多渠道支持创业者成长。依托现有12家企业技术中心、16家工程研究中心,鼓励支持企业为主承担重大科技专项等创新项目。加强与中科院泉州装备所、华中科大智能制造研究院、数控一代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科技服务业海西基地等公共平台对接合作,改造升级国家级孵化基地、博士后工作站等科技人才孵化器,支持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企业营销联盟服务平台等行业性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产学研协调创新,将更多人才、技术、资金更快汇聚到创新链上,提升创新创业活力,上半年引进1家大型综合性创新服务平台。 

        4.推动外向型经济国际化。出台《促进外经贸发展若干措施》,扶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抱团“大步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完善全市首创的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做法等外贸扶持措施,主动对接自贸区经验,推动区内区外联动发展,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鼓励企业与台湾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加强与台湾的产业对接,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等业务,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加快企业国际化步伐。支持黑金刚公司和禾逸科技分别在越南和香港设立办事处,进一步增加企业出口市场。支持新增进出口经营权备案企业17家开展业务产生效益。

      (三)深化存量提升,实施深度开发,融入环湾向湾发展

        1.推进土地资源二次开发利用。主动融入全市环湾向湾同城发展格局,准确定位开发区功能、品位和特色,结合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的功能要求,有针对性开展生产性工业用地的储备,着力城市短板修补,建设学校、文化馆、生活居住等公共配套。加强土地管理,大力推进存量土地、空置厂房库房“二次招商”,促进存量土地资源通过易主、重整、置换等多种形式实现二次开发利用,全年实现再招商企业15家以上,实现产值优化,创造新增量。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前提下,创新工业用地新方式,鼓励合理开发地下空间。

        2.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发挥控规的指引作用,加快未开发用地的规划和开发建设,鼓励支持现有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低的企业,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厂区空地进行改造建设。加快推进坤大、恒达、汇通、祥嘉等企业扩建项目。以清濛开发公司作为主体,参与园区内经营不善企业的土地房产拍卖或承接银行有关土地的不良资产包,进行“三旧改造”,引进符合园区产业规划的优质企业,壮大国有企业;妥善解决项目建设用地存在的征地历史遗留问题,督促企业早日动工建设,加快九牧王产业园、友臣食品、长龙模具等企业建设项目进度,推进清濛园区与周边乡镇有机衔接、融合发展。

      (四)强化平台建设,推进金融创新,构建直接融资市场

        1.提升金融服务创新性。加快实施实施“233”金融人才工程,构建实体金融产业人才聚集基地。强化泉州股权融资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加快构建多功能融资服务平台,扩大直接融资。加大招商力度,大力引进外来资本、民营资本,支持具备条件的区内民营企业发起各类新型准金融机构。推动金融机构在开发区设立事业部、专业支行或特色支行等分支机构,大力引进民营银行总部,争取全市首家民营银行在泉州开发区设立总部。支持各银行机构研究开发符合开发区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发展“1+N”综合授信和银团贷款模式,对产业集群内部以产业链为载体或购销关联度高的上下游企业实行整体授信。把握IPO从审核制改为注册制的机遇,扶持准券商泉州市创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信证券和兴业证券等两家营业部进驻开发区的券商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券商企业进一步集聚发展,探索推进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

       2.增强区域市场吸引力。加强与泉州各县(市、区)政府沟通对接,加强与银行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合作,力争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新增挂牌企业100家,总数超500家。加快设立小微企业发债增信资金池、挂牌企业产业基金,对接市政重点项目融资需求,拓展私募债、委托债权投资业务。通过参与PPP项目、委托债权投资、私募债等方式为地方政府平台提供融资渠道;推动保险公司、政府主导的融资性担保参与海交中心业务,开展小贷公司P2P网贷、小贷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力争帮助企业实现融资10亿以上。推动出台《泉州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登记托管办法》,开展股权集中登记托管工作。推动全市企业参加排污权交易,扩大排污权交易总量,力争完成交易额800万元以上。

       3.引导企业上市规范化。强化政策引导,修订开发区企业改制上市扶持政策,及时兑现上市、挂牌扶持政策奖励。组织举办企业上市经验交流会、企业赴场外市场挂牌业务推介会,邀请资本市场专家举办企业改制上市论坛,及时汇总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开发区产业导向,综合考虑企业规模实力、上市意愿和发展潜力,调整充实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加强对10-20家优质企业的服务指导,形成稳定的企业上市梯次队伍,协调各职能部门对上市及后备企业办理事项给予“绿色通道”待遇,简化程序、特事特办、限时办结。

       4.确保区域金融稳定性。加强政银企协调和合作,对接应用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建档工作,构筑小微企业信用体系。依托市级金融监管机构,引导银行业加强风险管理,加强准金融机构准入、退出和日常监管;加强准金融机构评级和分类监管,建立防范民间借贷风险向金融体系渗透传导的隔离机制,发挥应急保障专项资金作用,提高资金周转效率,组织开展企业互保链摸排解套,严厉打击各种非法金融行为,特别是面向一线员工的非法民间借贷行为,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五)坚持绿色发展,强化民生保障,建设和谐美丽园区

        1.持续提升园区环境。开展“美丽园区”建设行动计划,组织实施总投资5.5亿、年度投资1.6亿的德泰路综合提升改造等10个项目。适应产城融合发展趋势,健全完善文体、交通、市政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企业基层文体活动阵地等文体设施。探索推进数字化管理平台和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市政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改善园区宜居环境。对照《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完善各项指标,加快编制实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技术报告》,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节能减排,努力创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企业,带动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提高全区生态文明水平。

       2.持续提升教育发展。加快实施实验学校扩容优化项目,力争实验学校新校区确定选址、完成规划设计,并动工建设。改造建设圣弗兰办学点二期工程,新增学位600个。通过全省公开招聘、考核选调、合同聘用等方式,配足配强教师队伍。开展实验学校、幼儿园与市直优质学校、示范幼儿园共建活动,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推进学校管理精细化、精品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施民办幼儿园分级管理机制,加大扶持力度,提升教育均等化水平,形成公办民办同步推进的教育发展模式。

       3.持续提升民生保障。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围绕社会、企业、员工的不同需要,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劳动就业保障,积极搭建用工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加强劳务合作及校企合作关系。探索推进员工市民化工作,落实社会保险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力争2016年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890人以上。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力争参与人数达2万人。协调市“120”急救点进驻开发区,定期组织开展卫生应急队伍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保障,引导清濛医院提档升级。在大企业内设置医疗服务点,提供各项服务,并向企业周边辐射。选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配齐配强医技人员,深化签约医生驻企服务机制,完善网络管理体系。实施文化惠民项目,建设24小时自助式图书室,创建企业基层文体活动阵地,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探索“旅游+工业”新模式,争取打造1-2家省级观光工厂。落实二孩制度配套服务,提高服务水平。落实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可享受的均等化服务,推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临时救助实施办法,做好困难群众救助。

        4.持续提升社会治理。围绕“平安开发区”建设,落实“大调解”机制和信访“路线图”。依法分类处理群众诉求,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矛盾化解、人员管控、阵地控制、应急处突“四个能力”,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工作,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抓好消防、交通、危化品、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安全综合整治,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重拳整治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急性传染病防控,实行动态监测和部门协同检查机制,提高防控能力。持续开展“打非治违”,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和网络环境。创新劳资矛盾调解机制,加快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探索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联络员制度,大力推广神州电子公司方兴盛劳资调解工作室组建经验,建立劳动关系监控分析制度,增强预见性和前瞻性;创新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探索建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移送的联席会议制度,防范和打击恶意欠薪等不法行为。

       (六)坚持迎难奋进,突出提速增效,加快官桥园区建设

        1.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先主干、再支路”的建设顺序,以“满足企业建设投产需要”为目标,加快起步区土石方平整工程,完善起步区路网建设,启动并开展园区一路、园区中路中段、西三路、北三路等主次干道建设,形成道路框架和起步区部分区域道路闭合。加快供水、排水、排污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再生水厂征地和招商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推进垃圾中转站、园区通用厂房建设,探索以官桥公司或水务公司为主体建设通用厂房,满足急需厂房的成长性企业入驻的需要。

        2.推进土地征收报批。加快土地征收移交,协调官桥镇做好已丈量的约1620亩土地移交工作,新征地约1000亩土地,力争全年协调完成园区约2620亩土地的征收。保障园区招商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的用地需求。积极协调省、泉州市、南安市相关部门,解决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问题,完成1130亩用地的农转用及900亩林地的报批。

       3.推进建设资金筹措。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积极跟进建设银行8亿元城镇化贷款剩余款项下柜使用。加快项目签约工作,尽快回笼土地出让金,同时进一步协调南安市返还土地出让金。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积极通过项目申请国家专项资金。

       4.推进项目引进落地。贯彻落实“大招商、招大商”工作方案,紧盯大项目、好项目,紧盯意向企业,紧盯国家新政策下的“朝阳产业”,通过各级商会、各类展会和网络招商等平台,主动接触,多方推介。同时与区招商服务中心紧密配合,开展招商推介工作,力争引进2个总投资超10亿元的大项目,签订5个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敦促美人桥项目、豪税建材入驻开工建设,跟踪三星电气、长顺汽配项目基建进度,力争按计划完成2016年重点工业项目投资。

       (七)发挥党建优势,再创特色品牌,增强引领发展能力

       1.创新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园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打造“一园区一特色、一网格一亮点”。建立园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为园区党员提供培训学习、帮扶关爱、娱乐休闲等一站式服务。全面推行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通过项目的统筹规划、滚动实施、考核评估完善提升推进党的建设。积极引入“互联网+”理念,探索网上党员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网上活动阵地。调整和规范园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探索把党组织建在项目上、产业链上、流水线上、班组中,按照每月“一个牵头单位、一个活动主题、一个网格参与”的要求常态化开展活动,增强非公企业党建活力。加大机关及区属国企的党建力度,健全区直机关、国企、非公企业“三方共建联创”,建立园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丰富服务载体,构建园区党建新格局。

      2.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创新理论学习方式,扎实推进思想理论武装工作,加强非公企业领域意识形态引领。加大对外新闻宣传交流,积极传播开发区“好声音”。强化网络阵地建设和舆情掌控,构建和谐网络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品牌培育和推广,增强园区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新兴文化产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机制化常态化。

      3.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分类化、差异化培训,进一步提高各层次各类别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统筹优化配置干部资源,实施“两挂一交流”,探索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监督。对接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薪酬制度改革和公车改革人员分流。在全区推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探索开展区直部门抓人才工作专项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健全人才工作特派员和联络员工作制度,充分发挥8名特派员和35名联络员桥梁纽带作用。整合区内人才工作资源和职能,探索引入第三方人才服务机构,探索设立多功能多层次的人才综合服务项目,推动人才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深化人才创业创新服务,实施“233”金融人才工程,开展设立人才创业项目“绿色通道”和构建“人才综合体”2项市级人才项目试点工作。

       4.严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持“一岗双责”、“一案双查”,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廉洁从政贯彻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党员干部的警示教育,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不断推动权力行使规范化、透明化、民主化,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5.提升统战群团工作水平。围绕“服务主题树‘四信’,服务大局推转型”两项主题活动,探索园区统战工作新途径新举措,继续深入开展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发挥商会作用,开展企业家片区培训,助推园区企业转型升级。认真抓好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工作,打造“十分钟”职工服务圈,加快职工服务中心建设步伐。坚持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积极探索园区党工团一体化工作新格局。

       6.践行“三严三实”提高机关效能。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弘扬“滴水穿石”、“四下基层”的好传统好作风。坚持简政放权,进一步实施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建立精准高效的行政审批服务机制。全面落实“马上就办”,完善权责清单制度,继续压缩审批时限,削减审批环节,精简申请材料,充分授权窗口,扩大备案制范围,推行网上并联审批,争创全省一流的营商环境。

        四、2016年预算收支总体情况

        按照预算管理有关规定,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实行综合预算制度,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反映在预算中。

        2016年,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收入预算为44463.86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34901.35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0万元,财政专户资金70.43万元,直接事业收入0万元,上年结转资金9492.08万元。相应安排支出预算44463.86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3478.36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428.24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509.06万元,项目支出40048.2万元,上缴上级支出0万元,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0万元。

       五、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支出情况

        2016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支出34901.35万元,主要支出项目(按项级科目分类统计)包括:

      (一)行政运行976.28万元。主要用于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二)一般行政管理事务(政府办公厅及相关机构事务)1100万元。主要用于管委会大型会议、大型设备购置、大型修缮、物业管理、专项劳务等支出。

      (三)事业运行650万元。主要用于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四)其他统计信息事务支出120万元。主要用于统计及经普工作经费的支出。

       (五)协税护税600万元。主要用于弥补国、地税代征收入业务经费的支出。

       (六)工商行政管理专项120万元。主要用于工商办公、执法办案专项经费的支出。

       (七)其他共产党事务支出280万元。主要用于党建办专项工作、机关党建活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非公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团工委工作及其他共产党专项经费的支出。

       (八)消防390万元。主要用于消防业务、政府专职消防队、消防训练设施、消防专用器材及其他消防专项经费的支出。

       (九)治安管理1360万元。主要用于聘用巡防人员、公安办案、城市安全信息系统建设及网线租赁、交通设施建设维护、公安专项统一行动及其他公安和交警专项经费的支出。

       (十)一般行政管理事务(检察)90万元。主要用于鲤城区人民检察院办理开发区案件工作经费的支出。

       (十一)一般行政管理事务(法院)80万元。主要用于开发区巡回法庭办公、办案经费的支出。

      (十二)学前教育326.54万元。主要用于开发区幼儿园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生均公用经费和专项劳务费的支出。

       (十三)小学教育2627.12万元。主要用于开发区实验学校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生均公用经费和校车补贴的支出。

       (十四)其他普通教育支出50万元。主要用于开发区教育活动、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表彰慰问教职工及其他教育经费的支出。

       (十五)城市中小学教学设施823万元。主要用于开发区开办新学校、学校课本辅教、信息化建设系统设备购置、教学器材购置及其他校园建设经费的支出。

       (十六)其他科学技术支出450万元。主要用于科技专项工作、人才专项工作及科技专项奖励的支出。

       (十七)其他文化支出35万元。主要用于推动开发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的支出。

       (十八)其他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00万元。主要用于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媒体宣传专项经费的支出。

       (十九)行政单位医疗43.5万元。主要用于工资福利支出。

       (二十)事业单位医疗106.21万元。主要用于工资福利支出。

       (二十一)其他计划生育事务支出70万元。主要用于计生专项业务、计生专项奖励、计生专项慰问及其他计生专项经费的支出。

       (二十二)水体550万元。主要用于开发区污水处理费的支出。

        (二十三)其他节能环保支出120万元。主要用于开发区污泥处理、企业节能项目奖励、规划环评及其他环保专项经费的支出。

        (二十四)城管执法231.7万元。主要用于城管协管员经费、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制止“两违”、“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市容环境长效管理及其他城管执法专项经费的支出。

        (二十五)城乡社区规划与管理150万元。主要用于开发区道路规划设计费用的支出。

        (二十六)其他城乡社区公共设施支出18709万元。主要用于清濛园区、汽车基地、官桥园区征拆迁工作及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的支出。

        (二十七)城乡社区环境卫生985万元。主要用于市政道路及公共场所保洁、市政绿化养护经费的支出。

        (二十八)水利工程建设628万元。主要用于白濑水利枢纽工程资金本和彭村水库工程资本金的支出。

        (二十九)其他安全生产监管支出130万元。主要用于安全生产日常排查服务外包、个体工商户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工贸企业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奖励等经费的支出。

        (三十)其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管理支出1300万元。主要用于企业改制挂牌上市奖励、企业环境建设及其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管理经费的支出。

       (三十一)其他支出1700万元。主要用于刺桐大桥南连接线工程、南互通立交配套建设资金、物业管理年度专项奖励、食堂厨师劳务费及其他经费的支出。

         六、政府性基金拨款支出情况

         2016年度政府型基金支出0万元。

        七、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情况

      (一)因公出国(境)经费

         2016年预算安排8万元。主要用于出国(境)考察学习、招商宣传、出席会议等工作的支出。与上年相比支出增加3万元,增长60%。主要原因是:2015年出国1人次,预计2016年出国(境)考察任务将有所增加。

       (二)公务接待费

       2016年预算安排109万元。主要用于招商选资、迎接上级检查等方面的接待活动。与上年相比支出下降14.51%,主要原因是: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控接待范围,规范接待标准,厉行勤俭节约。

      (三)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2016年预算安排85.9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运行费85.9万元,主要用于公务用车燃油、维修、保险等方面支出;公务用车购置费0万元。与上年相比支出下降35.66%,主要原因是: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禁公车私用,全面落实定点加油、维修制度。

 

附件: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